女強人為體弱女兒下廚「辭職連開4家店」在花海中享用美食 明星愛光顧「見證60年老夫妻故事」感受愛與被愛
在喧囂的都市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壓力,你是否也曾想過,找一個寧靜祥和的角落,坐下來好好思考、吃一頓飯?這家餐廳的老闆成功打造了這樣的地方!
北京三里屯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
一棟棟辦公大樓裡冰冷嚴肅的面孔,
和酒吧街燈火酒綠中的歡聲笑語,
形成奇妙的對比。
彷彿一幅人間浮世繪,
在熱鬧與寂靜中,
卻有這樣一個地方,
讓人打從心底感到溫暖。
乍一看,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家花店,
Advertisements
粉玫瑰、藍繡球、紫羅蘭...
各色鮮花擺放在桌上、櫥窗裡、
天花板上的吊籃裡。
再仔細看看,就會發現,
原來這是一家餐廳啊!
這家餐廳叫「花廚」。
顧名思義,
這裡不僅永遠擺放著最鮮艷的花朵,
還將「花」的元素融入到了每一道菜品、甜點、飲品中。
餐廳老闆Karen就是個愛花之人,
在工作不繁忙的時候,
她就打理自家的花花草草。
現在,花廚已經在北京連續開了好幾家店,
每家店的裝修風格都略有不同,
Advertisements
唯一不變的是花香「桃源」氛圍。
常常有客人問Karen,
你們是一家餐廳,需要擺那麼多花嗎?
Karen的回答是:「美,應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她本是帝都「金融勞工」 32歲裸辭開了一家「花店」
和許多「北漂」一樣,
Karen也曾在金融機構工作,
是名副其實的「金融勞工」。
每天和一堆冰冷的數據打交道,
加班到半夜是常事,
這一耗就是7年,
周而復始的工作早已消磨了最初步入職場的熱血和激情。
Advertisements
生活中唯一一點小確幸,
就是閒暇時去一次熟悉的小店,
用食物的溫暖填補心中的空缺。
對吃,Karen是真愛。
她出生貴州,媽媽有一手好廚藝,
酸湯魚、糖醋洋芋、素白菜苔...
極具貴州特色的家常美食,
是Karen與媽媽之間溝通的橋樑。
長大後,Karen出國留學,
最懷念的也是「媽媽的味道」。
花廚創始人Karen,
可惜,後來因為工作繁忙,
Karen便不常下廚了。
Advertisements
直到30歲時,
Karen的女兒上了幼兒園,
孩子抵抗力特別差,常常生病,
一病就食不下咽。
所以一直瘦瘦小小的、不長肉,
這可急壞了Karen。
於是,她利用工作之餘,
發揮久違的「廚娘」本色,
為女兒研究出了一道道兼具營養、美味、外觀的高顏值飯菜,
這才漸漸讓女兒愛上了吃飯。
Karen為女兒做的櫻花糯米糰子,小朋友的手都肉肉的了
「她見到飯菜居然可以變換出不同造型,非常興奮,
於是每天都期待我下廚,
Advertisements
還會開心地吃完所有食物。」
在女兒身上取得的成功,
激發了Karen的做菜熱情,
她開始翻看各種烹飪、營養學書籍,
努力讓自己做的菜好吃又健康。
除了在食物上花心思,
Karen也喜歡上研究擺盤,
因為她發現搭配上鮮花和好看的器皿,
會讓食物看起來更美味。
已經「走火入魔」的Karen成了朋友圈遠近聞名的「曬餐狂魔」。
久而久之,
不少朋友在她圖片下留言:「你去開家店啊!」
這事兒Karen其實早就想過,
Advertisements
她大學時的理想,
就是開一家「溫暖的小店」。
不必太賺錢,要離家近,
能養活自己就行。
可是,有夢想的人千千萬,
能拿出實際行動的有幾人?
30歲出頭的Karen此時,
正處在人生的分叉路口,
不是沒有糾結過。
放棄熟悉的業務、穩定的工作,
需要超乎尋常的勇氣,
可越是掙扎,開店的慾望反而越強烈,
最後,Karen還是決定裸辭。
「如果真的做不好,失敗了,
大不了再去找工作,
Advertisements
起碼我嘗試過了,努力過了。」
就這樣,花廚誕生了。
英文店名Tomacado Kitchen&Flowers,
取自Karen做菜最喜歡用的兩個原料:
Tomato(番茄) 和 Avocado(牛油果)。
這是Karen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詮釋,
寓意為「健康」。
這是一家充滿鮮花與夢想的小店,
可是,能走多遠呢?
Karen自己也不知道。
她第一次開餐廳就爆紅,這不是幸運,只是用心
Karen沒有想到的是,
花廚僅僅開業一個月,
就開始盈利了!
許多人都說她幸運,
可是,世上哪有簡簡單單的成功,
都是靠努力和耐心,一點點磨出來的。
最開始選位址的時候,
毫無經驗的Karen就被二房東騙了錢,
兜兜轉轉磨了3個月,才把錢要回來。
後來好不容易尋到了三里屯辦公大樓,
地下一層的一個好地方,
餐飲服務許可證又成了巨大的難題。
解決完了這些麻煩事,
店鋪裝修又擺在了面前,
身為完美主義者的Karen,
可不允許自己第一開的店,
在裝修細節上有任何瑕疵。
不大的空間,
她卻想出了N個設計方案,
還自己親自操刀畫圖,
大到整體格局,小到桌椅設計,
篩選了一遍又一遍,
才定下了最終最滿意的一個。
作為一家餐廳,菜單當然不能含糊,
本就是廚房能手的Karen帶著團隊,
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敲定菜品。
從原料、味道、外觀到擺盤細節,
Karen都力求完美,
菜品和與之搭配的花草,也十分講究,
堪稱每一道菜都是藝術品。
同一個辦公大樓工作的上班族們,
都發現了花廚的存在,
只見地下一層折騰了好久,
卻遲遲不見開張營業,
連是花店還是餐廳都搞不清楚,
紛紛跑去問Karen,
這些人,也成了花廚的第一批客人。
蜜蜂烤南瓜沙拉
久經磨難,花廚終於迎來開張,
誰知開業第一天,又遇到了大麻煩,
水管爆裂,把整個店淹了個徹底,
所有人不得不在5分鐘內緊急撤離。
禍不單行,從南方運來的店門Logo,
也因為沒有做氧化處理而黑掉了,
來不及做新的了,店門口只好空著,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還好,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真正令Karen感到有些絕望的是,
一位京城餐飲界業內人士,
來花廚看過之後留下的二字評語:「沒戲」。
這讓Karen一度開始懷疑,
自己開餐廳的決定是否過於衝動,
不過現實很快打了「專家」的臉,
花廚迅速步入正軌,並很快開始盈利,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回過頭來看花廚的成功,
秘訣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用心和細節,
如店名的寓意一般。
花廚在食材選擇上做到了,
以「健康」為第一要義,
許多蔬菜是直接從有機市場進購的,
還有一些比較好養活的,
直接買來放在店裡培養,
需要的時候剪下來用,新鮮又省事。
班尼迪克蛋
像番茄、牛油果、南瓜這些原料,
看起來有些淡而無味,
但只要烹飪方式得當,
其自身原本的風味,
就足以支撐起一整道菜。
所以花廚的菜一般不會選擇煙燻火燎式的「重口味」做法,
而是盡量呈現食物的原味,
並在擺盤裝飾上花很多心思,
讓食客們體會到廚師的用心。
在食物之外的細節上,
Karen也一點沒有鬆懈,
她把花擺在餐桌上、
印在菜單上、綁在蠟燭上,
並根據四季輪迴、特殊節日而改變,
讓食客們都體會到有生命的植物,
帶來的愉悅與美的體驗。
身為母親的Karen,
還為每個可能來餐廳的孩子,
準備了畫筆和紙,
讓孩子們在等餐時可以張開創意的翅膀,
帶孩子的媽媽們也能得片刻悠閒,
與朋友聊聊天、拍拍照,
生活本就該是如此愜意。
現在再回想當初創業的艱辛,
Karen已經能一笑置之了,
「夢想遇到現實,瑣碎的問題接踵而至,
不是每次都能優雅智慧地解決,
只有愛和堅持是前進的慰籍。」
她希望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留下美好的回憶,
花廚雖然已經「做大做強」,
Karen卻保持著小店主的習慣,
那就是認真對待每一位顧客,
讓短短的就餐時間,
留下溫馨而美好的回憶。
Karen印象很深的熟客,
是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倆口,
經常手牽著手來店裡用餐。
七夕節的時候,
Karen特意邀請爺爺奶奶來店裡,
還給他們準備了玫瑰花。
七夕時,花廚為爺爺奶奶準備了玫瑰花,
誰知一向爽朗的奶奶突然有些害羞,
說結婚60多年了,從來沒過情人節,
也不講究這些形式,
但臉上的笑容怎麼也藏不住。
老爺爺雖然一言不發,
卻全程深情注視著奶奶。
「原來愛情
是在一起好好的吃每一頓飯,
從意氣風發的年紀,
到華髮飛揚的歲月。」
後來隔了很長一段時間,
有一天,奶奶突然孤身前來,
愛坐在以前兩人常坐的位置,
原來,爺爺在一周前走了。
如果愛情的結局都注定是別離,
也要一生珍藏著,那段幸福的時光。
如今,奶奶只要想老伴,
就會去花廚坐坐,
就像爺爺還在身邊時一樣。
常有女孩一個人來店裡,為自己買上一束鮮花,
來自台灣的鐘小姐初到北京,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是迷茫,
覺得大城市的冷漠要讓自己發瘋了,
直到無意間踏入花廚她才發現,
原來莊嚴肅穆的京城,
也有如此溫暖又有人情味的餐廳。
即將離開北京前,
鍾小姐又冒著大雨來了一次花廚,
還留下了一張感謝的卡片,
上面寫道:「感謝花廚,是你們讓我有了家一般的溫暖」
小茉莉
被花廚的溫暖打動的還有明星們,
歌手陳潔儀就特別喜歡這裡,
曾帶著自己手作的餅乾來給Karen嘗,
還拉來了好友李建,
這個被稱為「文藝男神」的歌手,
來到花廚也感嘆道:「你們好文藝」。
馮小剛電影《芳華》主演之一李曉峰在花廚就餐,
另一個男神吳尊、歌手胡海泉、
泰國公主等都曾來花廚作客。
在這裡,他們不是名流巨星,
而是一位普通食客,
為食物的美味、環境的舒適打動,
享受感受人生中的寧靜時刻。
明星在花廚菜單上的簽名:李建、胡海泉(左);吳尊(右)。
愛上花廚的人都在用各種形式,
表達自己對這家餐廳的喜愛。
插畫師Kodi就將這裡,
當成了自己的常駐辦公地點,
幾乎每一道花廚招牌菜,
她都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她說:「我以後想出一本美食畫冊」。
也許,現代都市人都太寂寞了,
他們需要愛,需要陪伴,
需要一個足夠安全、放鬆的環境釋放自己。
花廚提供了這樣一個公共空間,
正如Karen在花廚的菜單上所寫:
「愛是陪伴,是一日三餐,
是用時光堆砌的似水年華。」
她將這個理念貫徹到了行動上,
在花廚的等候區,
時刻都擺滿新鮮水果,
讓客人等待的時間也不那麼無趣。
來到店裡的小顧客,
都能拿到一份特製的兒童菜單,
給他們提供成長最需要的精緻餐點。
花廚等待區如果有孕婦來用餐,
服務員就會熱心地送來腰枕和抱枕,
讓她們都能儘可能舒適地用餐,
那些生日當天來就餐的客人,
更是能驚喜地收到一大束鮮花,
這是花廚給壽星們的小小心意。
Karen覺得自己不算是個純粹的商人,
「都說生意人的帳簿記錄收入與支出,
兩數相減便是盈利,
但花廚的帳簿裡,
記錄更多的是愛與被愛的瞬間。」
花廚給孩子上花藝課,
去過花廚才知道,
原來食物可以這麼美、
原來吃飯可以這麼文藝、
原來鮮花和美食才是絕配。
花廚在春天櫻花季推出滿滿少女心的櫻花主題菜品,
四季更迭,奮鬥不止,
大城市的生活太不容易,
許多人被巨大的壓力消磨掉了曾經的稜角與激情。
幸好,還有像花廚這樣的角落,
讓我們尋回久違的詩意與溫暖,
生活再難,總有一絲溫存,
就如一本書裡寫道:「去愛,去吃,去活,像植物一樣」
這也許也是Karen想說的話。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