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 author Kitty
  • 2020-07-23

民國時期出過許多文人,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愛情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一般人心中仰慕的愛情總是轟轟烈烈、熱情如火,但實際上真正的感情往往是平淡如水、細水長流。

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民國時期,由於思想解放,當時已經出現了自由戀愛的思潮,但是大多數人仍然還是要被迫在封建包辦婚姻裡掙扎,也有一些人強行掙脫出來了,但不幸的是卻給別人帶來了傷害,比如說魯迅,又比如說徐志摩。或許是由於知道掙脫的代價太大了,所以也有些人選擇了「妥協」,選擇了不那麼「轟轟烈烈」,比如說胡適,又比如說聞一多。

胡適大多人都很熟悉,他的男生版「三從四德」成為了現在很多男生對於女朋友或者妻子的標準,這個就不多說了。

Advertisements

這位民國大師我們前面也提到過他選擇了妥協,選擇了不那麼的轟轟烈烈,所以他的愛情只能夠說是平平淡淡,平淡到了幾乎沒有多少人會提及他的愛情。而由於太過於平淡,這也導致了聞一多雖然出名,但他的妻子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妻子其實和胡適的妻子很相似,都是包辦婚姻下的「犧牲者」,當然她們兩人的性格除外,她們處境雖相似,但性格卻迥異,一個十分的暴躁,而另一個卻柔情似水。

大概的講了下,接下來我們來詳細說說。現在我們提到聞一多,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著名的詩人,或者說是民主鬥士,要不然就是他有清華大學教授的頭銜。

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而不管他哪種身份,毫無疑問他都是當時的先進人士,而先進人士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迫切希望突破封建思想禁錮。因此,他自然是嚮往著自由戀愛的,他也想和一個志同道合的女子一起共度一生,從此吟風弄月,一起暢談著理想與未來,他想要一個新時代的女性,他想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想要去過自己想要過的日子,但是老天爺卻總喜歡和人開玩笑,聞一多終究沒有完成自己這個夢想。

Advertisements

聞一多出生在湖北的一個書香世家裡,自幼就聰明好學,十三歲的時候他就考上了清華,這樣一個聰明的孩子自然受到很多人喜愛,其中就包括了他的未來妻子高孝貞的父親,這個「准岳父」看出這個孩子未來必定會有大作為,毫不猶豫的就和聞家定下親事,等到了年紀就讓聞一多把高孝貞娶回家。

那個時候的聞一多在清華嶄露頭角,是當時十分有名氣的才子,少年意氣風發,站在當時中國最前端,他和當時廣大中國學子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五四運動有他的身影,上海的全國學生聯合會有他的身影,就連新月派也有他的身影,他和愛國還有先進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寫下無數的愛國詩歌,同樣,這個時候的他也寫下過無數的愛情詩,他渴望有一場愛情,但是,老家來的一封信,彷彿給了他棒頭一喝。

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那是1922年,他公費留學的前夕,或許是擔心他在國外待的時間太長了,再回來結婚就晚了,他的父母催促他回老家結婚,他無奈回了家,和這個叫做高孝貞的女子締結了一生的婚姻。那個時候的聞一多其實是極其痛苦的,他甚至寫下詩歌來表達當時他的憤怒與無可奈何:「你看又是一個新年——好可怕的新年!張著牙戟齒巨的大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進又白白地往嘴裡鑽!」這個新年對於聞一多而言,是如此的痛苦。

Advertisements

因為著這一份痛苦,早年聞一多對於這個妻子一點好顏色都沒有,等到返校的時候,他立馬就回了學校,一刻也沒有停留,甚至於在當年的五月,他還寫詩給自己的弟弟抱怨,說這份婚姻讓他難受,他想要擺脫這種束縛,他是這樣寫的:「家庭是一把鐵鏈,捆著我的手,捆著我的腳,捆著我的喉嚨……」。

只不過到了後來,他逐漸想通了,知道他這個妻子也是可憐無辜的受害者,他最終還是沒有將自己的這個妻子拋棄,甚至還要求自己的父母送自己的這個妻子去念書,他知道自己的這場婚姻如今是無法改變的了(而若硬要改變,雙方都將不可避免受到創傷),於是他希望高孝貞能逐漸跟上他的步伐,有了共同語言的話,這場婚姻或許將不會再那麼痛苦。

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同年夏天,聞一多去了美國,在美國的聞一多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國內的妻子,經常寫信給妻子,讓她努力去做一個強者,不得不說,他曾經嘴上還和自己弟弟說著家庭是個鐐銬要掙脫,實際上後來出了國還不忘給自己妻子寫信要她努力,聞一多在我們如今看來,還真的有點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口嫌體正直」。

Advertisements


而高孝貞也確實在努力著,雖然她並沒有像聞一多那樣的才華,但是確實也在努力著,這讓聞一多有了寬慰,隨著信件的來往,以及妻子努力,讓聞一多感覺到她的愛意,聞一多逐漸愛上了自己的這個包辦婚姻的妻子。

1925年,聞一多回了國,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了北京,兩個人度過了一段很溫柔繾綣的日子,直到1926年,因為時局混亂,聞一多外出,和自己的妻子聚少離多。但即使這樣,聞一多也沒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在他的心中,如今他的妻子是神聖的,是不能夠背叛的,面對著流言蜚語,聞一多直接把妻兒接到身邊,用事實告訴所有人,他聞一多沒有叛離自己的家庭。

愛不只轟轟烈烈!老家一封信訂親無奈娶妻「日久生情愛上彼此」 聚少離多「卻從不背叛家庭」才子也能不多情

這場婚姻的開始其實很像是民國悲劇故事的典型開頭,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孝貞自己的努力,尤其是聞一多自己主動選擇「妥協」,讓這場婚姻最終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結局,甚至於聞一多還這樣寫下對妻子的愛戀:「親愛的妻:這時他們都出去了,我一人在屋裡,靜極了,靜極了,我在想你,我親愛的妻。我不曉得我是這樣無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樣。我什麼也不能做。」

聞一多與高孝貞他們倆人之間的愛情並沒有所謂的轟轟烈烈,只不過是日常小事累計出來的情深厚誼,甚至曾是有「妥協」在裡頭,但是這份感情在我們如今看來卻是令人心動的,畢竟人世間又能有多少轟轟烈烈呢?這樣平平淡淡的感情其實才是真。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精選推薦

Comment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