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滿堂數不完!101歲人瑞嬤「打破養生常規」動作俐落 細說人生經歷「內藏長壽秘訣」
能夠活到百歲,見證家族的繁榮並享受天倫之樂,對大家而言都是莫大的福氣。而百歲老人之所以能夠長壽,總有他們的養生長壽之道,先前網上就曾有媒體前往拜訪一位高齡101歲的奶奶,透過奶奶的描述從而得知了長壽的秘訣與值得學習的生活方式,一起來看看她怎麼說!
百歲老人張紀英奶奶在喝茶
來自山東張奶奶說話聲音宏亮,樂觀開朗,一會兒倒茶,一會兒請我們吃花生,一會兒又安排兒媳婦去做飯給我們吃,顯得非常熱情好客。她時而哈哈大笑,時而豎起耳朵聆聽,時而幽默地說著自己的故事。百歲奶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讓我們感覺到,面前端坐的不是一位百歲老人,而一位充滿人生智慧的老者,這讓我們一下改變了對百歲老人「老態龍鍾」的固有印象。
Advertisements
張紀英奶奶介紹她的生活
生於平凡之家,腳沒裹成「三寸金蓮」,相親時丈夫沒看中,她用幽默和真誠贏得丈夫真愛。
「我娘家是南湖鎮花峽峪村,我二十三歲出門子出嫁到了這個庄,我丈夫比我小一歲。剛相親的時候,他看我的腳,問我:這麼大的腳啊!我就說腳大踩的穩啊,要不然會跌倒,我嘴滿巧的啊!哈哈。」
張紀英奶奶幽默地說,她7歲裹腳,因為太痛了,她就不斷地把裹腳布子解開再裹上,裹得不是那麼徹底,所以腳沒能裹成「三寸金蓮」,在相親時,丈夫看到她的那雙「大腳」,有點不太願意,她就為自己開脫解圍,用幽默的方式和真誠的心,打動了丈夫的心。
張紀英奶奶找出針線縫補衣物
Advertisements
「那時候出嫁,我是坐著大花轎來的,娘家給我陪送了好幾件嫁妝,八仙桌、小方櫥,含有(還有)大椅子。」張紀英奶奶告訴我們,當時的生活條件都不好,沒有錢,民間婚俗也不流行彩禮,不像現在年輕人結婚那樣,得講究排場,要汽車,要樓房,還得有動輒上萬的彩禮。她結婚的時候,日子過得不安穩,能有個地方住,有糧食吃,找個老實、吃苦、能務農的丈夫,就已經很不錯了。
張紀英奶奶在縫補衣物
Advertisements
「我丈夫比我小一歲,他脾氣好,我脾氣也好,我們老倆口一輩子也沒吵過架。他下農地種田,我在家做飯、伺候孩子,他從田裡回來,不管多麼累,看著我和孩子就會笑。」
張紀英奶奶說,丈夫為人老實,平時話也不多,性格很好,而且很孝順老人,對自己的父母,對岳父、岳母家也是一樣。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每到逢年過節,丈夫都會給兩邊的父母(包含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準備些糧食和點心,一點也不偏心。
張紀英奶奶穿針引線
Advertisements
推著石磨,養活一家13口人,全家和睦相處,上上下下,一團和氣。張紀英奶奶生了六個孩子,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老大是兒子,今年76歲;老二是女兒,今年72歲;老三是兒子,今年70歲;老四是女兒,今年68歲,老五是兒子,今年64歲;老六是兒子,今年61歲。如今,六個孩子,每個家庭都是子孫滿堂,個個孝順,人人安康。目前,張紀英奶奶已經五世同堂,全家幾十口人,逢年過節的時候,孩子們都來看望她,家裡都站不下人。第五輩上的玄孫都已經9歲了。
張紀英奶奶在穿針引錢縫補衣物
Advertisements
「我六個孫子,一個孫女子,曾孫子也六個,我這個門來識字班(女孩)少啊。」張紀英奶奶喝了口茶,高興地說,孫子、曾孫子、玄孫太多了,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個了。有時候孫子們來了,看起來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是哪個了,叫什麼了,得想半天才知道是哪個孫子。自己沒事的時候,在家裡會常常掰著手指頭,算自己幾個曾孫子、玄孫,即使這樣還是數不清楚。」奶奶表示,自己年紀大了,腦子不太靈光了。
百歲老人張紀英奶奶在穿針引線
Advertisements
「還是現在這個社會好啊!這要是在過去那個年代,這些孩子就餓壞了。我老伴)去出公差,三月去七月才回來。他去的時候戴著個葦笠(用蘆葦編織的草帽),回來後那個葦笠破得沒個樣了,衣服也破了,瘦得都沒有人樣了,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張紀英奶奶回憶說,過去沒有好日子過,總是吃不飽、穿不暖。丈夫在外,她就在家伺候一家老小,硬是用一雙柔弱的雙手,養活了全家老小十三口人(公公、婆婆、嫂子、孩子等)。
張紀英奶奶泡上綠茶準備喝茶
Advertisements
當年,張紀英奶奶的丈夫出外,她就在家裡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公公、婆婆,直到終老。當時她丈夫的哥哥因病很早就走了,嫂子的身體也不好,就一直跟著她生活。張紀英奶奶不但沒有嫌棄,反而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姐妹一樣,照顧、伺候了她一輩子,直到老去。
「以前我爸媽就很孝順老人,我也跟著學了。我捨不得看別人可憐的樣子。」張紀英奶奶這種敬老愛親的美德,也被她傳承給了自己的子女,如今全家老少都爭著孝敬她,讓她每天都在快樂中度過。
張紀英奶奶坐在椅子上喝茶
每天兩壺茶,愛看電視,喜歡唱戲,高興時常常獨自哼唱。張紀英奶奶有個喝茶的習慣,一直堅持了幾十年。她最愛喝日照綠茶,現在每天上午喝一壺茶,下午喝一壺茶,這是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喝茶的時候,她常常打開電視,看著戲曲頻道,一邊看,一邊聽,一邊唱,這成了她日常特別的愛好。喝茶、聽戲、唱戲,這些愛好和習慣,讓她每天的心情都非常好。加上兒女孝順,每天都有來看她的,奶奶的內心非常幸福,也非常快樂和安然。
張紀英奶奶的小腳
「我這些兒媳婦很好啊!天天給我送飯,也不嫌棄,沒有讓我生氣的部分,我伺候老人一輩子,我也好享享福啦,哈哈。」張紀英奶奶開心得笑著說,現在四個兒媳婦輪流著伺候她,主要就是送飯她吃,還有洗衣服,別的事情不用管,她自己還能掃地,簡單的收拾一下衛生,澆澆花啥的,她自己都能幹。老人乾淨了一輩子,常常把家裡收拾得很俐落,床上的被子也自己疊得很整齊。
張紀英奶奶坐在床上,小兒媳婦張傳雲在收拾物品
據張紀英奶奶的小兒媳婦張傳雲介紹說,婆婆是一個勤勞、善良、聰慧的人,自從嫁到這個家庭後,她就沒受過婆婆的一句批評。而且,不僅不批評人,還經常誇獎人。在婆婆的眼裡,每個兒子,每個兒媳婦都是一樣的。婆婆心態樂觀,性格隨和,知足感恩,為人處世不計較,從來不抱怨,也從來不埋怨,她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極大的影響了這個大家庭。如今,老人的子孫都非常上進,有大學生、警察、村幹事、大企業員工等。
張紀英奶奶古樸的家
「我婆婆很大方啊!她結婚的時候,娘家陪送的嫁妝,她都陪送給了閨女。自己一件也不留。」百歲奶奶的小兒媳婦張傳雲介紹,婆婆在經濟、物質這方面很大方,可以說從來沒問兒女要過錢,也不花兒女的錢。有錢她就多花,沒錢她就不花。老人閨女結婚的時候,家裡沒錢做嫁妝,她就把自己的嫁妝奉獻了出來,這種在生活上不計較得失的心態,真是讓人佩服。張傳雲說,這些事要是放在自己身上的話,可能做不出來,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
張紀英奶奶家裡的相框
飲食習慣和常人沒有太大的區別,不挑食,喜歡吃肥肉。本來,我們是想了解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和養生經驗的,可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張紀英奶奶並沒有這方面的講究。據她的小兒媳婦張傳雲介紹,婆婆在飲食方面沒有特別的要求,也沒有特殊的習慣,更沒有每天必須吃的食物。唯一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老人愛吃肥肉。平時幾個兒媳婦輪流送飯,做什麼飯,她就吃什麼飯,從來不說是要求讓兒媳婦特意準備飯菜。
張紀英奶奶愛養花
「我公公91歲那年沒有了,活著的時候,他們老兩口每天都會喝幾杯,每吃一頓飯能喝一兩。」張傳雲介紹,婆婆以前喝茶,也吃糖,不吞雲吐霧,自從公公走後,婆婆就不喝了,但是喝茶和吃糖的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老人的這些孩子都知道她喜歡喝茶,所以家裡綠茶是常年不斷。老人吃糖,主要就是吃冰糖、白糖、紅糖,但是吃得不多,並沒有特殊的需求。婆婆在80多歲的時候,醫生檢查各項指標正常,曾說她的心臟就像60歲的心臟。
「這得有六年多了,那回我看我婆婆一條腿走路不行,就帶著她上醫院看了看,檢查著說是有點,住了半個月的院就好了。」張傳雲介紹,婆婆從小身體一直很好,幾乎沒去過醫院。就在五六年前,因病住過一次醫院後,就再也沒有什麼毛病,連個頭疼腦熱的毛病都沒有,平時也不吃藥,不打針,身體好得出奇。」
張紀英奶院子裡的花
「我婆婆還愛養花,家裡養了不少花。家裡只要來個人,她就炫耀花,讓人看看這些花多麼漂亮。」張傳雲說,婆婆一輩子愛乾淨,愛勞動,不愛到鄰居家玩,喜歡安靜的生活,從來不喜歡趕集,就是在家裡處理家務。婆婆非常知足現在的生活,她常說現在這個社會多麼好啊,以自己什麼事都經歷過了,還是現在的日子好啊!」
張紀英奶奶的家門口
據張傳雲介紹,婆婆姊妹五個,她排行老大,兩個弟弟現在都沒了。兩個妹妹,大妹妹已經走了,現在最小的那個妹妹還健在,今年已經90多歲了。婆婆的父親活到了90歲左右,母親活到了96歲。從張紀英奶奶的父母、姊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她之所以長壽,是有家族遺傳基因的。但是,我們又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到,老人之所以長壽,也是與她的性格樂觀、豁達,不計較得失,知足感恩,喜歡安靜的生活有關。因為,一個人不生氣,不計較得失,不糾結過往,加上靜以養身,身上的氣血就會流暢,氣血流暢了身體就會健康,人生就會順暢,身上的器官就會延長壽命,這也許才是她的長壽秘訣吧!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