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記住!千萬別和這3類人一起旅遊,否則一路受氣!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出門旅遊,找幾個伴兒一起出行,感覺互相有個照應、人多也熱鬧,結果卻高興而走、敗興而歸!敗的不是風景,而是同伴!
一路上被催命、算賬和無休止抱怨轟炸,回來氣得直跺腳。 旅伴選錯,風景再美都玩的不開心,花錢買罪受,不如在家曬太陽。
這三類人,交情再鐵也得掂量掂量,能不同行就別同行!
01 趕場子一樣的【催行官】
到了海邊,正想躺一會或者慢悠悠踩踩沙子,聽聽浪聲,身旁那位卻掐著表催命:"抓緊!拍完照趕緊走!還有下一個景點!"
Advertisements
看到當地特色小吃,是一定要嘗一嘗的,可是你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他卻像防賊似的拽著你疾走:"有啥好吃的!前面還有攻略上的網紅店等著排隊呢,去晚了今天就吃不上了!"
這種人眼裡,只有行程表和打卡點,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恨不得掐秒計算,對於他們來說,出門一趟,一定要把景點都的越多越好,而不是開心才好。
一天下來,你腿腳抽筋、腰背酸痛,連看過啥都記不清了——這哪是休閑,簡直是受刑!
02 AA制都要【攥出水來的鐵公雞】
Advertisements
剛落座點完菜,賬單還沒來,他已經掏出計算器開始預算:"你那碗面28,加雞蛋3塊;你那份炒菜38,但是這兩個我沒吃,這個均攤,我就不攤了..."
一桌飯吃下來,耳邊回蕩的全是數字和計算公式,自己點的那個菜,被他一番嘮叨硬生生變成了"罪惡感"。
明明拼個車舒舒服服幾分鐘就到,十來塊錢一人,他偏要拉著大家頂烈日、擠公交,美其名曰"省錢"。
結果好不容易到了景點,大家累得腿抽筋,哪還有心思欣賞風景?這種"省",把人的好心情和寶貴時間都省沒了,何苦?
Advertisements
旅行,講究的是一個慢字,這個慢,節奏要慢、心情要慢、慢悠悠的出行,才符合旅行的意義。
但是帶著這種人,每花一分錢都得過三道審批,買瓶水都像犯了罪——這趟旅行,看的不是風景,是一串串刺眼的數字。
03 滿口都是抱怨的負能量
結伴兒看個海上日出,大家正沉浸在震撼中,他一句"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太陽嗎?電視上天天看得到",瞬間心裡的那美感就整沒了
Advertisements
點了當地特色小吃,你剛說一句"好吃",他立馬撇嘴:"你太沒見識了,家那兒街邊攤都比這強,浪費錢!"
無論走到哪,他的話語里永遠帶著一股子陰陽怪氣:"走這麼遠累死了"、"這景點真沒啥看頭"、"貴死了這酒店,窗戶還不大"...
就好像大雨來臨之前的低氣壓,這種人讓人很壓抑。
彷彿戴著一副專挑刺的眼鏡,走到哪兒黑到哪兒。跟他們同行,你不是在看風景,而是在被迫聽一場無休止的吐槽會。
Advertisements
出行前的好心情,就這樣被硬生生磨滅在他們的抱怨聲中。
給你支3招:選對旅伴,旅途不受氣
出發前先溝通
出發前,叫上夥伴兒喝杯茶,把行程節奏、預算範圍、費用分攤方式放在桌面上來談,沒啥不好意思的,話說明白了,總比路上有分歧強。
意見不統一、思想不一致,趁早分道揚鑣。
真話傷人一時,但是總比你一副「沒關係,差不多就行」的假佛繫心態強,否則憋氣窩火的是你自己。
Advertisements
小團隊更輕鬆
三五知己,頂多四五人的小團,易調和、互相照應。人一多,七嘴八舌,光決定去哪吃飯就能耗掉半天精力。
行程別整太滿
行程表別塞滿!不論多大年紀,一定要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
上午走累了,下午就地找茶館歇會兒;有人想再多待會兒,其他人先回酒店打盹兒——互相給喘息的空間,誰都不憋屈。
想自己活動?分頭走,晚飯再聚。
出門旅遊,找對同行搭檔,一路都是歡聲笑語,挑錯人那就純粹是花錢買罪受。
出門旅遊找同伴兒,「志同道合」比啥重要,這跟年齡沒關係,不論任何年齡段都適用。
不論什麼時候,是學會把選擇權握在自己掌心。
「節奏感、精於算計、過於挑剔」是別人的生活方式,道不同不用想著去改變,不同行就是好的解決方案。玩的舒心與開心,才是我們出發的目的和意義。
出門旅遊,跟同頻的人一起出發,走到哪都是風景。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