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7天腎衰竭!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出現4種狀況」 千萬別拖趕緊就醫
你可能想不到,一個平常看起來「人還挺精神」的糖尿病患者,居然只用了短短7天,就從「血糖高」發展到「腎衰竭」。聽起來是不是像電視劇誇張的情節?可這,這是真實發生的例子...
糖尿病不是「光血糖高」,它是一場悄無聲息的「多系統戰役」!尤其對腎臟而言,糖尿病性腎病幾乎是「定時炸彈」。不少患者以為「腿腫點、尿泡點、累一點,沒什麼大不了」,可往往等真正查出來,腎功能已經只剩下三分之一。這篇文章,就是想給你敲響警鐘: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這4種身體不適」,千萬別拖!
Advertisements
在門診中,有太多糖尿病患者,都以為自己「控制得還行」,結果一查看,尿蛋白多得嚇人,肌酐飆到300多,腎小球濾過率(GFR)只剩下40,甚至更低。據2023年《中國糖尿病腎病診療指南》統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0%~40%最終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而糖尿病腎病,正是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
這種腎損傷是「無聲的」。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你發覺不對勁,往往已經晚了...有個病人是45歲的中年司機,姓劉,十年糖尿病史,平時覺得自己「能吃能睡能工作」,就沒怎麼規律回診,直到有天突然全身浮腫,尤其是腿腫得像饅頭,一走路就喘,尿也變少。他以為是「最近累到」,拖了三天才來看診,結果查血肌酐已經逼近700μmol/L,尿蛋白「++++」,GFR不到15,是典型腎衰竭,必須立刻安排洗腎。
Advertisements
他妻子在門口哭得撕心裂肺,說他前一周還在開車送貨,怎麼一下子就成了「終身洗腎病人」?可這不是「突然爆發」,而是多年積累和忽視早期信號的結果。出現這4種不適,糖尿病患者必須立刻就醫!
第一、泡沫尿多,久不散
很多人覺得泡沫尿是「尿急尿快」,其實泡沫是否異常,關鍵看它是否多、久、起泡方式。如果你發現尿液泡沫多、像啤酒泡久久不散,還一天比一天明顯,十有八九是尿蛋白在作怪。這正是糖尿病腎病早期的信號。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蛋白質從尿中漏出,泡沫就是它的表現。
Advertisements
第二、腿腳浮腫,早晚不同
糖尿病腎病的水鈉瀦留,會導致下肢水腫。尤其是晚上更明顯,清晨較輕。你可以自己按壓小腿,如果出現明顯凹陷,過幾秒才彈起,說明已經有中度以上水腫,不能再拖。
第三、食慾差、乏力、噁心
很多人以為「吃不好」是胃的問題,但其實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會導致尿毒素積聚,進而影響胃腸功能。如果你最近明顯沒胃口、吃兩口就噁心,甚至有口中異味,這不是「消化不良」,很可能是腎衰竭前兆。
Advertisements
第四、尿量變少,小便發紅或發黑
正常人每天尿量在1000~2000毫升之間。如果你發現自己一整天尿得特別少,或者尿色發紅、發褐,說明腎臟排泄功能嚴重下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尿量減少並非是「喝水少」,而是腎臟真正「幹不動了」。
為什麼糖尿病會傷「腎」這麼狠?糖尿病明明是「血糖高」,為何最後傷得最重的是腎?高血糖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引起基底膜增厚、間質纖維化,逐漸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功能下降。你可以把腎小球想像成「篩子」,高血糖就像是「銹水」,長年累月讓篩子變形、漏得越來越多,最後連蛋白質都漏掉。糖尿病還容易合併高血壓、高血脂,這些因素交織,對腎臟來說就是「三重打擊」。
Advertisements
很多糖友在得知自己「尿蛋白陽性」後,會在網上找「保腎秘方」,甚至吃些來路不明的偏方、保健品。但你知道嗎?某些中成藥、補腎丸、甚至止痛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都可能對腎有毒性,尤其在腎功能已下降的患者中,可能直接把腎弄垮。有個患者聽信鄰居推薦,每天喝三碗「降糖草藥湯」,兩個月後查腎功能,直接從正常變成GFR35,醫生一看成分,裡面含有馬兜鈴酸——腎毒性極強的成分。
Advertisements
日常生活怎麼保護自己的腎?
第一、定期查尿常規、肌酐、尿微量蛋白
這些檢查並不貴,但它能幫你「提前發現腎損傷」。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UACR),是糖尿病腎病最敏感的指標。每年至少查兩次,如果你有高風險(如合併高血壓),建議每3個月查一次。
第二、保持血糖、血壓、血脂「三達標」
這不是口號,臨床研究已證實,每下降1%的糖化血紅蛋白,腎病風險可降低37%。目標值: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Advertisements
第三、遠離「腎毒」藥物,慎用中藥
不是所有中藥都有害,但有些含草烏、雷公藤、馬兜鈴等成分的藥,會直接損傷腎小管。有腎病家族史、已有腎損傷的糖友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四、少吃高蛋白、高鹽飲食
腎病患者不能「猛補蛋白」,尤其是紅肉、動物內臟、醃製品,這些食物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建議以優質蛋白為主,比如雞蛋清、豆製品、魚肉等,同時每日鹽攝入控制在5克以內。
有一位病人,姓張,56歲,糖尿病8年,平時不胖,血糖控制也還行。但有次體檢發現尿蛋白「+」,他以為「可能是喝水少」,沒當回事。半年後再體檢,尿蛋白「+++」,肌酐升高到180。他才來門診,問我:「現在還能逆轉嗎?」我說,現在做得好,能延緩進展,但要逆轉已經不太可能了。他懊悔地說:「早知道6個月前就來了。」可惜,腎臟不像肝臟,有「再生」能力,一旦硬化,就基本不可逆。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務必記住:你和腎衰竭之間,可能只差一次尿檢。別等到腿腫得邁不動、尿也沒了才慌張,那時候,代價是終身洗腎,甚至是換腎。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定期體檢,留意那些「微小但關鍵」的症狀。
你或你身邊的親人,是不是也有糖尿病?有沒有注意過這些身體信號?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