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30歲年輕人作法!門口不做鞋櫃「這樣做」整潔不佔地還省錢!
我家以前玄關那組到頂鞋櫃,裝的時候覺得「這才是裝修該有的樣子」,住進去沒倆月就悔得慌——隔板固定死,高幫靴塞進去得掰著鞋筒擠,擠得鞋幫都起褶子;我媽那雙軟底鞋放進去晃得叮噹響,得墊倆鞋盒才穩;夏天一開門,霉味混著汗味直鑽鼻子,客人來了都得捏著鼻子換鞋,尷尬得我想往沙發後面躲。
更頭疼的是,全家十幾雙鞋根本塞不下,孩子的小皮鞋、我換季的運動鞋只能堆在換鞋凳旁邊,活像個迷你鞋攤,每天出門得扒拉半天才能找到鞋。
Advertisements
後來去朋友家串門,一進門就愣了——玄關連個「大櫃子」都沒有,鞋子卻整整齊齊的,換鞋凳旁邊乾乾淨淨,連個鞋尖都沒露。問了才知道,人家壓根沒做傳統鞋櫃,學的是95后的「巧招」:玄關牆薄,直接把櫃子嵌進牆裡,表面跟牆面齊平,過道空間一點沒占;下層留了30公分空當,常穿的拖鞋、當天換的鞋直接放進去,不用彎腰蹲在地上翻;上層是活動隔板,冬靴能調高點,夏涼拖能調低點,全家20雙鞋塞進去還能留倆位置放雨傘。
還有隔壁鄰居更會省空間,裝了個金屬壁掛鞋架,吸在防盜門內側,平時掛3、5雙常用鞋,進門順手一掛,關門就看不見,既不擋路又能臨時收。
Advertisements
關鍵是免打孔的,不用在門上鑿洞,搬家時直接拆走,比傳統鞋櫃靈活多了。
我最佩服的是他們「斷舍離」的狠勁——每周抽10分鐘理鞋子,半年沒穿的直接掛二手平台,只留當季常穿的。以前我總覺得「萬一哪天穿呢」,結果堆了一堆閑置鞋,占著櫃子還落灰;現在跟著學,每月清一次,櫃子里再也沒擠得慌,玄關終於能保持清爽了。
其實裝修這事,真沒必要盯著「標配」不放。傳統鞋櫃是經典,但空間小、易積味、不能擴容的毛病,誰用誰知道。反而95后的思路更實在:嵌入式省空間,壁掛式巧利用,定期整理不堆閑,把玄關從「鞋堆戰場」變成「進門就舒服」的小地方。
你說,回家的第一眼,難道不該是乾淨敞亮的嗎?
Advertisements
難道非得對著堆成山的鞋子,先嘆口氣再換鞋?
現在我裝新房,直接把傳統鞋櫃pass了,就按朋友那套來——嵌進牆裡的櫃子,活動隔板,再加個壁掛鞋架,定期整理。
現在每次進門,看著整整齊齊的玄關,連換鞋都覺得心情好。
原來裝修不是比誰的櫃子大,是比誰的日子過得舒服啊。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