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這飾品絕對不能買「重金屬量超標上千倍」:長期戴恐致癌
「花小錢戴出大牌首飾的即視感,視覺效果堪比黃金。」隨著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市面上湧現出來一批「沙金首飾」。這類首飾外觀酷似黃金、售價卻不高,因而迅速受到熱捧,被不少消費者視為黃金價格高企之下的平替選擇。
(圖為示意圖/Golden Goose)
「沙金飾品」是什麼?
據了解,沙金是民間對含金礦物的俗稱。黃金回收鑒定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潘雯倩說:「嚴格意義上的沙金,其實是金礦的一種,類似於像沙子一樣的黃金。沙金本身是具備一定含金量的,大概有百分之幾十,真正用這種沙金做出來的首飾,才能稱之為沙金首飾。現在,各個平台上面的商家用的這種『沙金』,其實更多是一種噱頭。」
Advertisements
據商家所說,這些「沙金」主要產自越南、緬甸等地,內外顏色相同,且永不掉色。還有商家宣稱,這些產品和黃金類似,不怕火燒,一件首飾的價格卻遠低於黃金。
據報導,出廠價 10 元人民幣左右(實際成本更低)的黃銅鍍金首飾,在網上的直播間被主播包裝成所謂越南提純沙金,一件首飾能賣到上百元人民幣。
這些標榜著「天然沙金」的飾品,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但其實是生產成本極其低廉的銅鎳合金。專家表示,由於鍍層過薄,因此消費者佩戴使用中有可能磨損掉鍍金層,釋放其中的鎳。目前,國家標準規定人體長期接觸的首飾,鎳釋放量限值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 0.5 微克。部分銅鎳合金飾品,鎳的釋放量可以達到國家標準的上千倍。
(圖為示意圖/Joseph's Jewelry Stuart)
Advertisements
長期佩戴這些飾品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據了解,金屬製品過敏引發的皮膚病症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而鎳是最常見的致敏金屬。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石磊表示:金屬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比如,項鏈會造成過敏,導致頸部的皮膚出現紅斑、瘙癢。如果沒有覺察到是項鏈引起的,一直佩戴,可能會進一步引起皮膚水泡紅腫、瘙癢,甚至向周圍擴散,導致全身的過敏。另外,長期配重金屬超標的合金材質,甚至可能有致癌風險。
(圖為示意圖/Dreamstime)
Advertisements
消費者如何鑒別真假黃金?
普通消費者手邊沒有專業儀器,可以這樣辨別真假黃金:
一、看顏色
純金的顏色是漂亮的赤金黃色,而仿金的顏色比較淡,有點發白。
二、掂手感
黃金的密度是 19.32 克/立方厘米,掂起來會有沉甸甸的墜手感,而仿金拿在手裡會有點輕飄飄的感覺,沒那麼沉手。
仿金的 1 克金豆和純金的一克金豆對比,我們會發現,仿金的體積明顯要大很多。
三、聽聲音
將純金扔到桌子上,發出的聲音是沉悶的,而仿金扔到桌子上,發出的聲音很尖銳。
(圖為示意圖/iStock)
這些產品也要注意
染色玉石
玉石類飾品也一直深受人們追捧,但目前市面上很多價格低廉、色彩鮮艷的玉石,其實都是用不值錢的瑪瑙灰白原料加工、染色而成。
染色劑的主要成分往往是硝酸銀、硝酸鈉、硝酸鉀等,它們要麼有一定毒性,要麼進入體內后可以轉化為有害物質,要麼長期接觸會損傷皮膚…不利於健康。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