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前超豁達!譚艾珍全家「把媽媽海葬」心情像送她去郊遊 受母影響「提早10年寫遺書」揪愛女預立身後事
資深女星譚艾珍曾獲華劇大賞「最佳婆媽獎」,在劇中多飾演俏皮討喜的媽媽角色、散發滿滿的正能量,早已「子孫滿堂」,許多演藝圈的晚輩也會親切稱她為阿母。而現實中的她不僅是個好媽媽同時也是個孝順的女兒,不只曾照顧失智的爸爸、婆婆,也盡力達成媽媽的願望、把後事安排妥當!
圖片來源:譚艾珍臉書,下同
其實,譚艾珍的前半生過得相當辛苦,19歲時,她休學照顧糖尿病又失智的父親,30多歲照顧後來也失智的婆婆,40幾歲,正值壯年的丈夫在睡夢中猝逝,留她一人獨自帶大女兒歐陽靖,但即使面對這些辛苦的事情,她仍樂觀面對。
Advertisements
像是她在照顧父親的這段時間,明明一個人很辛苦,但她卻只記得爸爸告訴她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父女倆的關係也更貼近,因此她從不因照顧父親而叫苦。而在照顧失智的婆婆上,她更是把婆婆當成女兒照顧,洗澡時還會笑說:「我待會要跟你打水仗啊!」
被問到為何看待生命的苦痛,能夠如此樂觀?譚艾珍有感而發,人要懂得卸下心靈的包袱!而之所以如此豁達,或許也和她所受的家庭教育有關,譚艾珍的媽媽是虔誠基督徒,從不忌諱談論身後事,舉凡孩子要簽器官捐贈同意卡、想捐贈大體,媽媽都一律同意。
Advertisements
記得她媽媽生前曾告誡兒女,走後她的骨灰不要放進靈骨塔,以免被悶壞,而她最嚮往的方式是海葬,可以到處漂流世界,而當時譚艾珍和其他兄弟姊妹帶著媽媽的骨灰出海時,心情就像送她去郊遊般,「媽媽覺得死亡只是被上帝帶到身邊,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
圖片來源:50plus
而受到媽媽的身後觀影響,譚艾珍也和女兒約好,將來自己過世只要簡單的樹葬或花葬,不僅如此,母女兩人也按照《病人自主權利法》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並簽訂「器官捐贈卡」,如何善終照自己的決定,不必讓最愛的人左右為難。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今周刊
此外,由於譚艾珍的母親在生前只對她一人交代後事,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遺書,以致譚艾珍在母親過世後,花了許多時間與兄弟姊妹溝通,才讓他們同意她為母親做的安排。因此早在10年前,譚艾珍便寫好了遺書,內容將遺產分配、後事喪葬事宜都寫得一清二楚,妥善地裝在一禎桃紅色的信封中,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新檢視、更新內容。
除了提前預備身後事外,譚艾珍也很積極地為老年生活做準備。目前除了在醫院擔任志工外,她也在女兒推薦下學習佛朗明哥舞2年多,而其他時間則是和孫子相處,她笑言要當個「討喜的老人家」!
她的觀念真的好豁達!
參考來源:50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