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超標警訊!雙腳出現「這5大異常」恐是糖尿病前兆
血糖升高往往無聲無息,卻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雙腳就像是身體的「血糖監測器」,血糖超標的早期徵兆,常常會透過雙腳表現出來。如果發現雙腳有以下「異常變化」,務必提高警覺,可能是血糖超標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蔚曾在電視節目中解釋,正常情況下,血管中含有豐富的血液細胞及各種營養物質。一旦患上糖尿病,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就像泡在糖水裡,過多的糖分子在體內積聚,形成斑塊,損害血管內壁。長期下來,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如腳部等部位供血不足。此外,由於腳部擁有豐富的末梢神經,長期高血糖會損傷神經末梢,造成感覺功能障礙,使身體對疼痛、冷熱等刺激的反應變得遲鈍。因此,腳部一旦受傷感染,細菌在高糖環境下迅速繁殖,傷口容易擴展、潰爛且難以癒合,這就是糖尿病足的發展過程。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古艷指出,若雙腳出現以下5種症狀,應警惕血糖可能超標:1. 雙腳發麻:偶爾發麻屬正常,但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長期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足也可能導致腳麻。此外,雙下肢可能出現灼熱感、冰冷感,或感覺有螞蟻爬行,甚至對外界刺激無感。2. 走路腳痛:表現為走路時腳部刺痛、灼燒痛,休息後緩解,但繼續行走又會疼痛,難以長時間行走。這可能是長期高血糖導致的痛性神經病變,夜間症狀加重,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3. 皮膚改變:腳部皮膚搔癢、乾燥、呈現蠟樣改變、彈性差、汗毛脫落、皮膚蒼白或色素沉澱等,容易合併真菌感染。4. 腳部潰瘍: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環變差,導致皮膚破損或外傷癒合緩慢,傷口易感染和潰瘍。5. 關節變形:長期高血糖可能導致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缺乏肌肉支撐與牽引,可能造成足部骨關節變形,如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
Advertisements
控制血糖,建議做好以下6點:1. 飲食控量:在確保總熱量平衡的前提下,少食多餐,多吃高纖維的粗糧、麥胚、豆類及蔬菜,並增加莓果、地瓜、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深綠色蔬菜及葉菜類蔬菜的攝取,減少脂肪攝入。2. 積極減肥:若體重超重,應透過適當飲食控制和運動減重,有助降低血糖,改善血壓和血脂。3. 保證睡眠:睡眠對血糖影響重大,睡眠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增加食慾,尤其是對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渴望,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增加併發症風險。建議每晚保持7至8小時睡眠。若有睡眠呼吸暫停,積極治療可改善睡眠,降低血糖值。4. 適量運動:身體狀況允許者,應進行適度體能訓練。老年人因心肺、肌肉及骨骼功能減退,運動應量力而行,可選擇慢跑、快走、健身操、太極拳等活動。5. 監測血糖:每天測量血糖,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可避免糖尿病併發症。6. 學會減壓:學會管理壓力,因壓力會導致血糖上升。可嘗試呼吸練習、瑜伽和冥想等方法,對第2型糖尿病尤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