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親智障殘疾「她扛七口家計」!天未亮開三輪車「吆喝賣菜爆紅」 被譽最美攤販「結局卻超悽慘」
「傻子的女兒」成了全村的光榮!父母雙殘、婚姻破碎,24歲的她咬牙扛起七口之家的天!這份在風雨飄搖中淬鍊出的韌勁,讓百萬網友為她的故事淚目。被稱為「最美網紅」的她,究竟美在何處?
你能想像,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生,肩負著養活全家七口人的重擔?然而現實中確有此人,她就是出生在河南新鄉的李福貴。李福貴的父母親、都是存在嚴重智力缺陷的殘疾人。母親天生低能,連如廁都需提醒,她的一生僅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清楚——吃飯睡覺。
Advertisements
父親情況稍微好一點,可以騎三輪車收垃圾,每月能有8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200元)收入。不僅李福貴的雙親有著「智力障礙」的缺陷,就連家中的叔叔也未能倖免。因為早年在工地受了傷,如今的他走路也總是一瘸一拐。這樣的家庭狀況,在任何人看來都會覺得,已經苦命到了極點。
或許是厄運專找苦命人。2020年,一直在盡心操持這個家的奶奶、不幸離世了。沒有了奶奶的幫忙,讓這個本就十分艱難的家庭,很快就開始分崩離析。
Advertisements
嬸嬸因為不堪貧困,逃回貴州娘家,拋下了一對兒女。全家唯一正常的爺爺,脊樑也越來越彎,嘆息聲成了這個家庭的背景音。為了減輕爺爺的壓力,李福貴結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回到家裡開始照顧起整個家庭。凌晨三點,她起床去菜地批發蔬菜,一直忙到下午五六點,直到賣完才回家。
這樣的生活,李福貴每天都在重複。一次偶然的經歷,有位大姐想要給她介紹個婆家,大姐說:「男孩是大學生,家裡條件可好。」
Advertisements
聽到此話的福貴只能無奈答覆:「那人家有文化,我沒文化。」她已在平淡忙碌中習慣了單身的生活,這樣也未嘗不好。而這份安於當下的淡然,或許正源於早年那段倉促,卻草草收場的婚姻。
原來,在她早年的時候,已經結過一次婚。當記者問起離婚原因,她只笑著說:「我自己的家庭這個樣子,我在婚姻中沒底氣,有什麼委屈也都不敢說。」而她也在這段婚姻中有所成長,如今她靠自己的力量也足以改變家庭。
Advertisements
除了賣菜,她還拿起手機拍攝影片,記錄自己的生活,並將上傳到網路。原本拍攝的初衷,只是為了補貼家用,然而網友卻在她的影片裡,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讓人萬萬沒想到,李福貴靠經營小買賣,不僅支撐起了她的家庭,還收穫了額外的驚喜。村裡的老人們都格外喜歡這個可憐又惹人愛的小妮子。清晨五點的太行山薄霧未散,一聲清亮的吆喝「打~豆腐地來嘍!」便喚醒了沉睡的村莊。
Advertisements
她開著三輪車駛入村口,瞬間就被湧來的老人們圍住。她的車子裡滿載著五毛一斤的西葫蘆、洋白菜,分裝的鈣奶餅乾、電池、鹽糖醋等生活必需品,這些精準匹配老人需求的貨品,既是她養家的生計,更是串聯起深山空巢老人溫飽與體感的紐帶。
雖然賣的東西都十分平價,但是在村民忘記帶錢時,她依舊爽快賒帳,甚至看到獨居老人,她會故意「失手」,多倒半盆涼粉、或是多塞顆南瓜,這份信任催生了山間最動人的真情。
Advertisements
老人們拿著烤地瓜和煮雞蛋,往她手裡塞,到了飯點,一位奶奶抓住她手腕喊「不吃我擀的麵,別出村!」。暴雨天,貨車陷進泥坑時,村民們會扛著鐵鍬、蜂擁而上抬車。村民們心疼她,買她的菜從不挑挑揀揀。
但她總會主動撕掉一層洋白菜的外皮,把最好最新鮮的部分、放進袋子裡稱重,這些生活日常被上傳到網路後,她靠真誠吸引了千萬網友的關注。讓人沒想到的是,此時一道來自大洋彼岸的「閃電」,猝不及防地照亮了整個故事。
Advertisements
2025年6月,在海外社群平台上,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點讚了李福貴的專訪影片。以豆腐姑娘為題,對李福貴做了詳細介紹。記者發現,6月27日至7月1日,李福貴單平台粉絲從607萬增加到了709萬。如此快的流量增速,對李福貴來說卻不見得是好事。
質疑聲接踵而來:「作秀」、「消費老人」、「團隊擺拍」的標籤,甚至有人蹲守在她家門外窺探生活。面對鏡頭,李福貴抹著汗苦笑:「爆火候我被打上很多符號,但那不是我。」如今,她被記者、網紅、追求者層層圍堵,連剪影片的時間都被擠壓。有人指責她「利用老人博同情」,卻忽略了她幫獨居老人曬麥子、修手機、代打電話的瑣碎付出。
當外界質疑她已年收百萬時,李福貴做出了回應:「比上班掙得多些,但是我帶貨沒接廣告。年入百萬是夢想,還有很大差距。」
她還給我們算了一筆帳。辛苦一天,收了1100多元,進貨2000元賣了一半,除去油費,淨賺不過百元。雖然賺不多,但幫助村民讓她覺得、實現了自我價值,這份驕傲和自豪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小貨車碾過山路,碾碎了多少傲慢與偏見!商家捧著百萬合同追上門,她搖頭:「錢夠修房子就行」。如今她照舊凌晨進貨、深夜剪片,車子裡鈣奶、餅乾、油紙包沙沙響,村民追著車喊:「下次多帶醋啊!」你看,流量再大,也大不過太行山深處,那聲帶著鄉音的吆喝:「打~豆腐地來嘍!」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